古希腊的养猪业似乎比中国发达好多
同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猪肉消费的描写,大致是:古代因为没有掌握阉割技术,猪肉有一股很浓烈的恶臭味,即使穷苦人家也不喜欢,除非实在饿极。阉割技术大概是在宋元时期出现,但大范围传播则是在明代中后期,因为阉割后的猪的肉味得到极大改善,也就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
同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猪肉消费的描写,大致是:古代因为没有掌握阉割技术,猪肉有一股很浓烈的恶臭味,即使穷苦人家也不喜欢,除非实在饿极。阉割技术大概是在宋元时期出现,但大范围传播则是在明代中后期,因为阉割后的猪的肉味得到极大改善,也就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
荷尔德林在他翻译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时,他不仅没有“忠实”地翻译索福克勒斯的原文,反而在信中坦言,要“纠正索福克勒斯的艺术舛误”。这究竟是对原文的不尊重,还是为了让古希腊文化在德意志文化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罗念生(1904—1990),四川威远人,古典学家、翻译家。192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9年赴美留学,1933年赴希腊雅典,研习古希腊戏剧和艺术。1934年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任教。1964年之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念
外国文学翻译是参与构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股强大力量,其中西方古典文学的翻译与中国接受,其历史值得关注,其价值有待重估。第一,对西方古典文学的跨文化译介直抵西方文明内核并建构出涵容古今且较为完整的跨文化认知架构。第二,古希腊悲剧的百年汉译史显示出“五四”以来中